在高频开关电源、功率变换器等应用中,MDD超快恢复二极管因其短反向恢复时间(trr)和低开关损耗而被广泛采用。然而,即便是MDD超快恢复二极管,其反向恢复特性仍会影响系统效率,特别是在高频高压场合,优化反向恢复特性对于降低开关损耗至关重要。
.jpg)
1.反向恢复特性对开关损耗的影响
在二极管从正向导通到反向截止的过程中,会经历反向恢复阶段,其中涉及反向恢复电流(Irr)和反向恢复时间(trr)。
· 反向恢复时间(trr):指二极管从正向导通到完全截止所需的时间,trr越短,反向恢复过程中的损耗越小。
· 反向恢复电流(Irr):是二极管关断瞬间的峰值反向电流,过大的Irr会导致开关器件(如MOSFET、IGBT)承受额外的应力,增加损耗并可能引发电磁干扰(EMI)。
· 反向恢复电荷(Qrr):是二极管在恢复过程中释放的总电荷,Qrr过大会增加功率损耗,影响电路效率。
在高频应用(如PFC、DC-DC转换器)中,若反向恢复特性较差,则会导致:
①MOSFET或IGBT的开关损耗增大
②二极管本身的发热增加,影响寿命
③EMI干扰加剧,影响电路稳定性
因此,优化超快恢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,是提升开关电路效率的关键。
2.如何优化超快恢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?
(1)选择低Qrr、短trr的二极管
高性能的超快恢复二极管通常具备较低的Qrr和短trr,例如:
选用trr<50ns的器件,可以有效减少反向恢复损耗,提高转换效率。
(2)降低结温,优化散热设计
结温(Tj)对trr影响较大,温度升高会导致trr增加,从而加剧反向恢复损耗。因此,优化散热设计可降低trr,提高恢复特性:
①增加散热片或使用铜基PCB降低结温
②选择低热阻封装(如TO-220、TO-247)提升散热能力
③优化PCB布线,减少热堆积,提高散热效率
(3)并联RC缓冲电路,降低恢复尖峰
在高频应用中,可以在二极管两端并联RC缓冲电路,减少反向恢复过程中的电压尖峰,降低MOSFET的开关损耗。
常见RC缓冲电路参数:
R值:10Ω~100Ω(根据电流大小调整)
C值:100pF~1nF(用于吸收高频振荡)
(4)采用更先进的材料,如SiC二极管
碳化硅(SiC)二极管相比硅基超快恢复二极管,具备更短的trr(接近零),适用于更高频率应用,如高压PFC电路。例如:
SiC二极管基本无反向恢复损耗,非常适合高频PFC、LLC谐振电源等应用。
3.典型应用案例分析
案例1:DC-DC降压变换器优化
某DC-DC降压电路采用普通超快恢复二极管HER208(1000V,trr≈50ns),在200kHz工作频率下,发现MOSFET的损耗较高。
· 优化方案
更换为低Qrr、短trr的MUR860(600V,trr≈35ns),并增加铜箔散热设计。
· 优化效果
①开关损耗降低10%
②电路效率提升约3%
③二极管温升降低5°C
- - - - - -
为了优化超快恢复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、降低开关损耗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①选用trr短、Qrr低的超快恢复二极管
②优化散热设计,降低结温,减少trr影响
③增加RC缓冲电路,减少恢复尖峰
④在高频高压应用中,考虑SiC二极管,彻底消除反向恢复损耗
通过这些优化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开关损耗,提高高频电源系统的效率与可靠性。
|